首页> 创业服务>创业创新,重塑扬州城市气质

 

 

创业创新,重塑扬州城市气质

选稿人员:郭红丽   |   发布日期:2019/7/26 15:50:10   |   浏览次数: 1104


 “一天不到,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太便捷了。”扬州小银星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近日办理公司创立手续,幸运地成为扬州第50万户市场主体法人。

  2018年全省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扬州“不见面审批”获满分,列全省第一;今年前5个月全省企业登记工作考核中,扬州5项指标全省第一;扬州市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连续两年在江苏省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一个个“第一”指向一座城市创业创新环境,种种要素的嬗变缘于3年前抢抓的机遇:2016年6月,扬州在众多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的“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

  扬州把“双创”创建作为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倒逼政府服务提质增效,充分释放发展活力,着力重塑城市气质,聚力打造新兴科创名城。

  一张“服务券”惠及千万企业

  “一年前,我连休息日都要在单位对账、点存货。”扬州众益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财务主管吴晓明介绍,往来款管理难、库存管理难一直困扰企业。最棘手的是对账,十几家客户需要1个月左右时间才能完成。他们也曾使用财务软件,但长期购买对小微企业来说开销太大。

  2017年扬州推出面向小微企业的“服务券”,凭券可以抵价购买商品和服务。众益精密领券后,在扬州市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购买了财务与库存管理一体化流程方案。“十几家客户只需几个小时就能完成对账,月末各项报表直接导出。”吴晓明如今再也不愁没有双休日。

  小微企业服务券是扬州财政支持“双创”的一项举措。扬州市工信局副局长介绍说,这些“服务券”面值为1万元,专门用于小微企业购买事关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专业性服务,全市先后已有10698家企业成功领取“服务券”,购买了17200多项服务。

  创业创新者享受的“双创福利”远不止一张服务券,围绕“最服务、最便利”的理念,扬州依托“互联网+”技术,让小微企业获得更多公共服务。近日,江都区仙女镇饺邻社餐饮公司通过“1+N”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服务平台,购买“智能点菜”系统,解决了餐厅人手不足、顾客点餐排长队的难题。

  “‘1’指门户网站,‘N’指各部门和机构的服务网页。”扬州市工信局副局长解释,“1+N”网,目前已集成13个政府部门的52项服务,以及100多家社会服务机构200多个服务产品,实现了与政务、市场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

  不断优化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三年来,扬州小微企业营收增长53.4%、就业人数增长43.09%、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793.58%、获得授权专利累计增长327.2%,均远超预期目标。

  600名技术经纪人“黏”住产学研

  扬州市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创业发展部经理王军日前来到宝应尚宝罗科技公司,尚宝罗科技董事长董洪广连夜从外地赶回,就为了与王军这位技术专员见上一面。尚宝罗公司生产一种离心泵设备,因工艺问题,造成设备在实际使用时寿命降低。董洪广对王军的到来满怀期待,“希望通过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和技术经纪人,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600余名技术经纪人构成供需网,进一步激活了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扬州市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负责人付丽华介绍,扬州在全省率先探索建设技术产权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整合高校院所科技成果8.5万项、企业技术需求1万多项。

  打通产学研,扬州建立多形式的转化平台,让创新成果为企业所用。扬州大学科技园由扬州市政府和扬州大学合作共建,目前园区吸引了2位“千人计划”专家和100多位教授、博士和在校大学生前来创新创业,已有50多家研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入驻。

  去年11月,出生于1988年的李想,怀揣着创业梦想从上海来到扬州,在瘦西湖畔的优客工场开启创业之路。短短一年时间,李想的“熊猫新车”平台就成为了人人车和滴滴平台的战略合作伙伴,并获数百万元的A轮战略投资。优客工场投入使用两年来,聚集26家创业企业,成就了一匹匹行业“黑马”。

  城南的智谷,是扬州科技产业综合体建设的亮点。短短两三年时间,这栋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的科技产业综合体吸引97家企业入驻,入驻率达95%,实现营收15亿元,税收1亿元,亩均创造税收350万元。截至目前,扬州已建成28个科技产业综合体,入驻企业近2000家,累计吸纳各类创新、创业、就业人才3.2万人,其中博士333人。

  在推进载体与人才建设的同时,扬州把创业培训作为“双创”的根本,推行“1+X”培训模式,让创业培训与小微贷款、实用技能、项目开发、创业孵化随机组合,最大限度激发创业活力。3年来累计创业培训4.5万人,培训合格后成功创业19905人。

  实用技能培训的“组合拳”,打出了创业创新的新天地,人才“扬家匠”已成为响亮品牌,莫元花等民间艺人成为创业致富的全国典型。

  “过桥资金”解了企业忧

  “400万元资金已经转入账户,我们这次的银行贷款问题已经解决!”听到会计的汇报,扬州一家出口包装制造企业的掌舵人张宇(化名)长舒一口气。一周前,由于两笔合作伙伴的资金到账延期,公司陷入现金流危机。“政府服务机构提示我们,这种情况可以向市财政申请‘过桥资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张宇向扬州市财政局担保中心提出了申请,让他喜出望外的是,经审查企业情况符合申报条件,资金一周后如期到位。

  “通过企业应急资金项目,企业可以申请贷款本金的80%,专项用于归还即将到期的银行贷款。” 扬州市财政局副局长告诉记者,他们发现大多数企业都是“三角债”导致临时性资金困难,而“过桥资金”正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个短期融资的低成本快速渠道。

  扬州市财政局局长介绍,针对小微企业的各类资金需求,扬州建成“政税银大数据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银行机构搭建了“贷款申请—银行受理并征信—贷款审批发放—财政配套补贴”的一站式融资平台,既有纯线上快捷融资产品,也有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天使梦想基金、天使人才专项资金等申请服务。目前,平台注册企业已达6314家,接入 机构39家,已解决企业融资需求2318项,融资金额达28.84亿元。其中,平均单笔贷款金额99.73万元,平均审批放贷时间仅10天。

  经过三年“双创”历练,扬州出现了怎样的改变?扬州市场监管局提供的一组数据可见一斑:2015年底,扬州小微企业总量为8.78万户,至去年底已达15.25万户,增幅为73.69%。

  三年创建,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扬州城市气质正悄然发生变化。“双创”氛围越来越浓,古城变得活力四射,一座座科创综合体拔地而起,一条条创业街陆续开张,一个个创业典型相继涌现,市民的精神状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现在是“早上去就业,晚上想创业”。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