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8luck新利app >乡风文明的“种子”在农牧民心里发芽——全区乡风文明建设纪实之三

 

 

乡风文明的“种子”在农牧民心里发芽——全区乡风文明建设纪实之三

择稿人员: 刘磊    |  发布日期: 2020-03-23   |   访问次数: 1464    
字体:
〖背景色:

 春回河套万象新。这两天,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民主村千亩果园内,随处可见修剪枝条的果农。再过一个月,这里的杏花、桃花、梨花等将次第绽放,又将是一片满园芬芳的花的海洋。

  “这两年村里发展起了旅游业,果子特别好卖,游客直接到果园采摘购买,去年我们老两口卖果品纯收入5万多元。”果农段生亮老两口经营着13亩果园,种着早酥梨、小杂果等10多个品种,谈起村里的新变化,欣喜之情溢满心田。

  “我们村民文明意识提高了,大家心甘情愿自觉维护村里的美丽环境。不仅每天清理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街道上、田地里遇到的垃圾都会自觉清理。”段生亮说。

  春天鸟语花香,夏天硕果盈枝,秋天收获幸福。如今,民主村4组依托千亩果园打起特色旅游牌,通过举办梨花节、采摘节等文化旅游活动,将果品卖到全国各地,同时还发展了采摘、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产业,户均年收入达8万元左右,先后摘得“全国最美乡村”“全国森林乡村”等桂冠。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民主村近年来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干净人家精巴媳妇”评选活动,让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顺着平坦整洁的水泥路来到民主村苗木花卉大棚,大棚内花木繁茂、春意融融。村党总支书记张三明正和苗木花卉合作社负责人商量栽种樱花的事情,他们已经流转100亩土地,备好数万株樱花种苗,马上组织工人开始栽种,打造百亩樱花基地。

  “我们不但要让村庄生态宜居、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还要让村风淳朴、民风憨厚。”张三明介绍,为进一步促进村风文明建设,党总支把党风、家风、村风、民风紧密结合起来,以先进促后进,以典型带动普通,全面提升全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创新形式,丰富载体,重点实施农牧民素质、人居环境、文明创建、移风易俗、文化惠民“五大工程”,在广袤的田野上播下文明的种子,广泛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不断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走进千家万户,不断焕发新活力。

  全市农村牧区建设“道德讲堂”380个,先后开讲8000余期、受众20万人次;举办文化艺术节、联谊活动、农牧民文艺汇演、广场舞大赛、农民运动会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90%的村镇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自律性组织,行政村组制定村规民约740个,推动农村移风易俗,破除歪风陋习;广泛开展“干净人家·精巴媳妇”、敬老孝星、中华好少年、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20余类,参评人数突破5万多人次,选出一个个鲜活生动可学的身边先进典型;全市创建文明村镇186个,其中国家级文明村镇8个,自治区级文明村镇54个,市级文明村镇124个。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巴彦淖尔市通过教育引导、创评带动、家风教化等方式提升精神品位,打造精神高地,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强大社会氛围,文明之花已在乡间竞相绽放。

  7个旗县区普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乌梁素海清源行动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五原县农牧业科技志愿服务队,临河区聚仁志愿者协会、杭锦后旗“瓜蔓蔓”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典型,小善大爱的感人事迹温暖着河套大地。

  临河区“五人小组”工作法、五原县“微治理”、杭锦后旗“一村八化”等基层自治模式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相结合,建立农牧民诚信档案等机制,用基层管理制度保障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开展,用文明实践活动促进农牧民素质提升。

  “不管啥事只要说一声,志愿服务队就来了,帮我们擦玻璃、洗衣服、打扫卫生。”五原县新公中镇旭日新村老人们享受着晚年生活的惬意,今年87岁的老兵傅灼日感慨良多。

  目前,五原县在117个行政村782个村民小组实行“微管理”:把每个村民小组确定为“微组织”,成立村民理事会,理事长由村民小组长兼任,同时还组建了巾帼服务队、治安联防队、青年志愿者等,将群众信得过的农村党员、村民代表、种养大户等农村先进力量团结起来,形成共治合力。

  让乡村拥抱文明,让文明融入乡村。如今,乡风文明的“种子”已经在巴彦淖尔广大农牧民的心窝里生根发芽,蓬勃的生机正源源不断注入农牧民的美好生活。(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韩继旺)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