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40年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选稿人员:郭红丽 | 发布日期:2019/1/3 9:38:05 | 浏览次数: 1622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40年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是推动内蒙古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总量增加,内蒙古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给内蒙古以更加充足的发展动力和希望。
三次产业发展更加协调。受益于改革开放,我区产业结构由当初的以第二产业为主向如今的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型,农牧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工业不断优化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占据经济总量半壁江山。从增速看,1979—2017年,全区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6.0%、12.7%和13.7%,第三产业领跑三次产业。
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明显升级。在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趋向优化合理的同时,我区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由1978年的66.3%下降为2017年的51.0%,畜牧业产值比重则由1978年的29.7%上升为42.7%;全区煤炭、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能产量和发电装机容量、外送电量均跃居全国第一,煤炭、电力、冶金、钢铁等工业体系逐步发展壮大,非资源性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业体系向多元发展、多极支撑方向转变;旅游、交通、 、快递业等新兴行业快速成长,2017年全区旅游业总收入是1980年的8万多倍,货运量比1978年增长26.7倍,2017年快递业务量增长30.3%。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城镇化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城乡互促发展的新格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2017年末全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4.3%,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缩小到17.7个百分点;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步伐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全区基本实现了农牧区安全用水、用电、用网,2017年末我区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28.5辆、计算机24.2台、移动电话236.9部。
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十三五”以来,我区东部五盟市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有些指标持续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呼包鄂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其它西部四盟市积极融入呼包鄂经济圈,不断加快转型升级,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全区国有资产规模不断增加,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的作用增强。2017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3.3%,城镇非公单位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为56.7%。
收入分配结构逐步改善。全区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比重逐年提高,收入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2017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下降至60.9%,财产净收入占比提高到5.1%;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上升到21.1%,财产净收入占比上升到4.1%。
改革开放,让内蒙古经济结构在充实调整中明显优化,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当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在内蒙古全面展开。沿着“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指向,我们坚信: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内蒙古一定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做出新的无愧于时代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