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十大数据:以改革发展的成果说话
选稿人员:郭红丽 | 发布日期:2019/3/6 10:17:11 | 浏览次数: 863
【6%-6.5%】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是6%-6.5%。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很难保持高速增长,设定6%-6.5%的目标增速,比去年的目标增速(6.5%左右)和实际增速(6.6%)略有下调,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
黄茂兴代表表示,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迈上90万亿元的新台阶,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在此基础上,保持一定规模的经济增长,可以更好地实现稳就业、惠民生,也能更好地完成“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将经济增长目标增速定为6%至6.5%,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总体也是衔接的。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决策部门就不必过于纠结短期波动,而是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取向,有针对性地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潘越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为3%左右,这一物价调控目标与上一年的预期目标一致。
今年我国将继续推动消费稳定增长,但在供给体系较为完备、供给质量稳步提升的背景下,需求拉动不会造成价格的大幅上涨;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投资对价格上涨的带动力减弱。从流动性看,我国将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保持流动合理充裕,因此不会出现流动性泛滥而抬升物价的可能性。
因此,2019年我国价格水平总体上仍将保持较为温和状态,通胀不会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政府工作报告将2019年的物价调控目标设定为3%左右,既符合当前我国物价运行的实际情况,也为宏观调控留足了灵活空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2万亿元】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费负担近2万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国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认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突出一个“实”字,说出了百姓所盼,道出了企业心声。
“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这一轮的减税政策,更具直接性、实质性、普惠性,使企业轻装上阵,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这次的减税降费是一场期盼已久的及时雨,是继续向实体经济实质性让利。”南存辉委员说,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能够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继续向推进税率三档并两档、税制简化方向迈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熊 丽)
【110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对于一个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充分就业的意义重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表示,与2018年相比,就业核心指标没有大的变化。小调整是把城镇调查失业率由去年“控制在5.5%以内”改成了今年的“5.5%左右”。“考虑到今年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从去年的6.5%左右调到今年的6%-6.5%,新增就业目标不减,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就业问题的极端重视。”莫荣委员说。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莫荣委员表示,就业、劳动本身就是财富之源,意味着把就业和劳动者作为生产要素来看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列,并作为优先的政策,这意味着今后就业政策与宏观调控的互动将更加丰富。”莫荣委员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秉志)
【2.8%】今年赤字率拟按2.8%安排,比去年预算高0.2个百分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国赤字率拟按2.8%安排,比去年预算高0.2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76万亿元。同时,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算下来,合计达4.91万亿元。
全国政协常委、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认为,这是打硬仗必须要准备的“粮草”。一方面,我们要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要求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比如,提出了中央财政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同时,今年安排的2.1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也考虑了民生保障。”他认为,这意味着今年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张连起委员认为,鉴于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2.8%的赤字率积极又留有余地,对各种突发情况也有应对能力,能够确保基本民生保障投入力度。(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 颖)
【2.6万亿元】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要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基础设施上投资这么大,这是为中国未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做铺垫。”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杨德才表示,高质量发展,除了依靠创新,还要有比较发达、完善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来推动。
杨德才委员分析说,我国中西部地区未来的经济增长空间很大,但中西部地区铁路、高等级公路等交通设施还很欠缺。在这一背景下,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在中西部地区投资很有必要。
杨德才委员认为,让城市的先进生产要素流向农村,把农村的优质农产品推介出来等都需要基础设施的跟进。“相信这2.6万亿元的投资,将会助力打通农村交通‘最后一公里’。”杨德才委员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
【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原平市子干乡子干村党支部书记栗翠田认为,近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000万人以上。去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当前,脱贫攻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有信心如期完成2019年脱贫目标。
信心来自于全社会的扶贫合力。在党中央领导下,各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脱贫攻坚在广度、深度和精准度上都达到了新水平。今年精准脱贫的重点是深度贫困地区,要实现全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必须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的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
此外,中央要求“五级书记抓扶贫”,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已经充分调动起来。对中西部地区来说,今后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仅让乡亲们脱贫,而且要让老乡们致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金亮)
【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总经理王耕捷认为,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与技术水平相匹配的目标,也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
“我们在节能减排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王耕捷代表说:“比如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相比,单位货物周转的能耗和污染排放量,分别仅为公路运输的七分之一和十三分之一。如果变公路运输为铁路运输,每1亿吨货物运输1公里,大约能减排7500吨二氧化碳、80吨氮氧化物、4吨颗粒物。”
但王耕捷代表认为,优化运输结构并不是很轻松就能实现的。比如,云南运输结构不平衡,公路运输占比超过90%,铁路运输占比仅为9%左右。他希望出台更有力度的措施推动“公转铁”,降低货车柴油消耗量,推动绿色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曹红艳)
【2.15万亿】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债券作用。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也为更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创造了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运龙表示,“中央加大对地方专项债券支持力度,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之一,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逆周期调节作用,更有利于实现稳预期、稳增长、调结构的目标”。
根据地方债制度,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确需政府举借的,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融资,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戴运龙代表认为,加大专项债券规模将更好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为地方民生发展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供更充足的财力保障,推动在建项目平稳建设,避免形成“半拉子”工程,大力提振各地发展信心,坚定改革决心,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曾金华)
【60%】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伏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居民医保问题,今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并且强调了统一大病保险的起付线报销比例从50%提高到60%。
徐凤芹委员说,以前居民得大病,医保报销一半,但自己还要出一半,这对困难群众来说压力还是挺大的。提高大病报销比例,可有效减少因病返贫。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了统一大病医保的起付线。”徐凤芹委员介绍说,目前我国的医保管理属于属地化管理,各省份医保患者的分类、报销比例各不相同,统一后将更加规范。
报告中还提到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要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让徐凤芹委员很欣喜。“慢性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非常重要,很多人因为门诊不能报销,就不去看病,这样就会把小病拖成大病。”徐凤芹委员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瑾)
来源:经济日报